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21日訊(記者 常軍平)7月13日,中國奶業大會發布的重磅報告宣告:中國奶業核心指標總體水平已優于歐盟標準,完成了從追趕到超越的史詩級跨越。
當逾百家權威媒體深入呼和浩特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一場關于中國乳業“何以超越”的答案,正從智能工廠灌裝線的“牛奶瀑布”與創新實驗室的菌株培養皿中噴薄而出。
尤其在其酸奶版圖里,伊利以一場靜默的“實驗室革命”與一場高調的“社交媒體實驗”,悄然改寫著行業規則。一邊是可以拎的暢輕“小奶壺”以15種活性菌的極致配方突破技術天花板,一邊是伊利每益添憑借600億專利益生菌K56的硬實力在小紅書掀起“14天美力提現”風暴——這背后,是中國乳業巨頭以硬核科技與渠道破壁,引領的一場從品質追趕到價值超越的深刻變革。
實驗室里的風味革命:從15種活性菌的破局到“萌力暴擊”的情緒補償
在金灝工廠透明的參觀走廊上,記者們目睹了超高速灌裝機與庫卡機械手編織出的未來圖景。而真正引發熱議的,是在創新成果展示區亮相的暢輕“小奶壺”。
伊利暢輕洞察到400克規格酸奶超半數消費者無法一次飲盡、家庭裝又不便攜帶的痛點,可以拎的暢輕“小奶壺”應運而生。設計團隊摒棄了傳統圓瓶思維,從牧場牛耳標汲取靈感,歷經近百次打樣迭代,最終打磨出敦實易握的壺身與點睛的提手設計。這款“可以拎著走的酸奶”,巧妙化解了外出場景與暢飲的沖突,讓健康美味真正融入移動生活——實驗室里的毫厘之爭,最終在消費者指尖轉化為愉悅的觸感與流動的便利,敦實可愛的瓶型與100%微笑符號的外觀設計,更是給人帶來治愈溫暖感,為消費者帶來充分的情緒價值。
“實驗室里毫米級的配方戰爭”更令媒體震撼,當“100%生牛乳發酵”成為行業標配,伊利暢輕團隊瞄準了更艱難的目標:在純凈配方基礎上,實現15種活性菌的協同增效,同時馴服令人頭疼的“后酸”難題。
“每增加一種菌種,就像引入一位新成員進入精密樂團,音色平衡極易被打破。”伊利團隊透露。市面高端產品普遍停留在13種菌種組合,伊利團隊卻執著地向15種活性菌發起沖擊。通過研發團隊對幾十種菌種組合的研究,以及不斷嘗試產品整體配方調整,最終攻克了菌種增加導致酸感過重的行業魔咒。這不僅是數字的突破,更意味著暢輕能提供更豐富的菌群代謝產物,在“輕盈無負擔”的健康承諾下,暢輕“小奶壺”實現了美味健康功能與情緒價值的雙重升級。
益生菌戰場的“科技+場景”雙驅動:600億K56益生菌與14天的科學敘事
如果說暢輕代表了酸奶基礎品類的升維,那么每益添則展現了伊利在功能性益生菌賽道構建的“科技壁壘+場景滲透”雙引擎。其核心武器,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手握六項中國專利的明星菌株——副干酪乳桿菌K56。
益生菌菌株研發是一場十年磨一劍的馬拉松。伊利從中國健康嬰幼兒腸道原生菌群中分離篩選,經嚴苛的功能性評價與產業化驗證,才最終鎖定K56。其價值遠不止“600億活的K56益生菌”的數量宣言:臨床研究證實,伊利每益添飲用14天有益菌增加14倍。伊利將這一硬核科學結論,轉化為極具沖擊力的溝通語言——“14天美力提現”,并大膽應用于產品包裝與營銷核心。
科學驗證是地基,場景共鳴則是構建品牌大廈的關鍵。伊利每益添敏銳捕捉到Z世代“碎片化健康管理”與“社交分享驅動”的雙重特質,攜手小紅書啟動“14天美力提現”全民打卡計劃。這場活動精準錨定“健身喝、休閑喝、大餐喝、工作喝”四大高頻場景,鼓勵用戶以14天為周期記錄飲用體驗與變化。海量UGC內容如“火鍋搭子”“辦公桌常駐嘉賓”不斷裂變,將冰冷的科學數據,轉化為鮮活的生活解決方案和可分享的社交貨幣。每益添由此跳脫出傳統乳酸菌飲品的局限,進階為年輕人隨時隨地的“健康快樂水”,在社交媒體與真實消費場景間架起高速通路。
渠道破壁:從貨架爭奪到心智占領,小紅書成新主場
當傳統商超渠道增長趨緩,伊利酸奶的創新觸角正強勢穿透線上線下的壁壘,以內容為矛,以場景為盾,開辟增長新藍海。其戰略核心,是將新品發布與渠道滲透的重兵,投向小紅書這類兼具內容種草與社群互動屬性的平臺。
暢輕“小奶壺”的亮相,不再局限于線下發布會或傳統廣告。其獨特造型與便攜設計天然具有視覺傳播力,成為小紅書用戶自發分享的焦點。“顏值即正義”“通勤神器”“野餐必備”等標簽在筆記中高頻出現,產品核心賣點通過用戶真實場景體驗得到具象化傳播。同樣,伊利每益添的“14天補菌計劃”更是一場深度綁定平臺的營銷戰役。活動不僅提供打卡模板與流量激勵,更通過KOC/KOL的真實體驗日記,將“飲用14天有益菌增加14倍”的科學驗證,轉化為可感知、可模仿的生活方式。線下的產品創新力,經由社交平臺的放大器,實現了指數級的心智覆蓋與場景教育。
從暢輕實驗室里15種菌種的精密配比,到伊利每益添小紅書上千萬用戶的“14天打卡”,伊利低溫乳品的進階之路,折射出中國乳業創新范式的深刻轉型:技術研發的顆粒度日益精細,市場觸達的維度則無限拓寬。當一瓶活性益生菌飲品能同時承載專利菌株的硬核實力與社交場景的情感共鳴,當“拎著走”的設計巧思背后是近百次打磨的執著,伊利已不僅是在定義一款產品,更是在重塑行業價值坐標。
探訪尾聲,記者們在敕勒川牧場的夕陽中回望:智能擠奶機器人的機械臂仍在無聲舞動,而金灝工廠的灌裝線已為明日的小紅書爆款注入鮮活菌群。
這場由科技引領、被渠道賦能的變革浪潮,正推動“國奶自信”從品質宣言升維為市場話語權——中國乳企,已從標準的追隨者,蛻變為賽道與體驗的定義者。(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